为进一步深化法学教育与法律实务的融合,推动法学人才培养与法律实践的协同发展,5月14日上午,永利集团88304与北京市京师(青岛)律师事务所(以下称“京师青岛”)“院所合作”共建签约仪式在学院会议室举行。永利集团88304党委书记曲明,副院长李鑫、綦磊,法律系教授曲天明,法律系教师谢帅,北京市京师(青岛)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合伙人、金融资本法律事务部主任朱光涛,高级合伙人、婚姻家事法律事务部主任殷凤梅,人力资源与宣传推广中心主任孙伟静,专职律师于晓婷,实习律师范超群以及学院学生代表参加了活动。双方就科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、法学专业创新人才联合培养、党组织活动共建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。

仪式伊始,曲明代表学院致欢迎辞。他详细介绍了永利集团88304在学科建设、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,强调此次合作是深化产教融合、服务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实践。他指出,依托京师(青岛)丰富的实务资源,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,培养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人才。
朱光涛在致辞中表示,此次合作是京师(青岛)反哺教育、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一步。他提出,双方将围绕“资源共享、学术共研、人才共育”三大方向,搭建常态化合作机制,实现共赢。
殷凤梅律师表示,未来双方可联合开发实务课程、共建案例集,推动法学教育向实战化转型。
在与会人员的共同见证下,綦磊与朱光涛签署《永利集团88304与北京市京师(青岛)律师事务所合作协议书》。

曲明与朱光涛共同为“永利集团88304法学专业科研实践教学基地”揭牌。

李鑫与殷凤梅共同为“法学创新人才联合培养基地”揭牌。

交流环节中,双方就法学教育痛点与解决方案展开深度对话。针对“人工智能对法律行业的冲击”,与会专家一致认为,需加快“法学+科技”复合型人才培养,共建法律大模型训练库;在实习实践方面,律所将开放婚姻家事、金融资本等核心业务部门,为学生提供“全流程跟案学习”机会。此外,双方计划联合编写典型案例集、开发实务微课程,推动教学资源立体化升级。

此次合作不仅是院所资源的双向赋能,更是法学教育改革的一次创新尝试。未来,双方将重点推进“实务专家进课堂”计划,邀请律师参与案例教学,以及研究生赴律所实训项目,提升学生实践能力。这场“学院派”与“实务派”的强强联合,正为法治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,也为区域法治建设写下生动注脚。
(撰稿:谢帅;审稿:曲明)